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cjbd > 四川在線

數字碳中和下,川企的機遇與挑戰(zhàn)?
2021年09月08日 10:43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兩個熱詞“相撞”了!一個是“數字”,另一個是“碳中和”。

  9月7日,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成都開幕,學界、業(yè)界各路“大咖”齊聚蓉城,圍繞“數字碳中和”這個新詞語,“碰撞”思想。

  什么是“數字碳中和”?這一概念下,四川特別是川企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記者對論壇部分觀點進行了梳理。

  新“藍!保

  碳中和與數字經濟發(fā)展相得益彰

  什么是“數字碳中和”?

  “簡單說就五個字(數字、碳中和),兩個領域(數字化、碳中和)!闭搲鬓k方之一——中華環(huán)保聯(lián)合會副主席杜少中解釋。

  “具體來說,數字化是代指互聯(lián)網領域,包括所有的數字技術、互聯(lián)網、區(qū)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碳中和就是低碳、綠色。五個字合在一起,就是把兩個領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數字化助力綠色化!倍派僦姓f。

  在中國互聯(lián)網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等專家看來,數字經濟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碳達峰、碳中和戰(zhàn)略與數字經濟發(fā)展相得益彰。

  一方面,在交通物流、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通過數字化賦能,能夠提高效率、節(jié)約資源,降低能耗。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本身也面臨“減排”重任!皵祿行氖袌鲆(guī)模與能耗同步高增長。”四川省大數據產業(yè)聯(lián)合會會長謝毅釗透露,2020年數據中心用電量2045億度,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7%,預計2030年將突破4000億度,“‘綠色化’將成為互聯(lián)網數據中心核心競爭力!

  新機遇:

  降低5G功耗,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數字碳中和,為川企發(fā)展帶來新機遇。

  “在西藏,我們優(yōu)先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供電,部分站點已實現(xiàn)‘零碳’運營。在安徽,我們升級采用‘太陽能光伏電源+一體化能源柜’作為5G基站的混合供電系統(tǒng),在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的基礎上,單站址能耗預計能降低20%以上!敝袊苿(成都)產業(yè)研究院總經理劉耕說,新形勢下,中國移動將在集團內連續(xù)開展14年的“綠色行動計劃”升級為“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

  同時,該研究院還面向教育、醫(yī)療、農業(yè)、商旅等多個細分行業(yè),深入挖掘行業(yè)綠色化需求,融合先進技術理念,推出了綠色能耗智慧管理平臺和一批成熟的行業(yè)節(jié)能降碳解決方案。

  享受數字碳中和“紅利”,謝毅釗介紹,在數字化手段驅動下,四川已在智慧樓宇、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的多個領域進行了探索實踐,并取得了明顯的降碳減排成效。

  截至7月底,四川誕生了全國首個國家碳中和大數據園區(qū)雅安大數據產業(yè)園,以及碳中和婚禮等新場景。目前,成都數字經濟規(guī)模已達8800億元,建成5G基站3萬個。

  作為一家從事汽車行業(yè)20多年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易車集團黨委書記劉文華,從宜居生活的角度,看到了成都數字碳中和的前景!拔覀円郧胺⻊掌脚_更注重線下,現(xiàn)在轉移到了線上,試乘試駕也可以通過VR實現(xiàn),這不僅實現(xiàn)了節(jié)能減排又提高了辦事效率,還為經銷商帶來極大便利。”劉文華說,成都正在建設公園城市,同時汽車保有量處全國前列,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和網絡服務平臺方面潛力巨大。

  新挑戰(zhàn):

  減排觀念需引導,缺少復合型人才

  “5G網絡建設的三座大山不解決,5G商用速度將會受到不小挑戰(zhàn)。”劉耕從技術角度提醒,5G單站功耗、網絡站址密度、建設成本均為4G的3倍,預計2021年中國移動5G網絡的電費成本將達到180億元。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高質量發(fā),是未來一段時期肩負的重任。

  不過,謝毅釗則更看重企業(yè)觀念和理念的轉變。“作為企業(yè)來說,不得做虧本的生意。如要讓企業(yè)花10萬上智慧平臺,如果不能賺二三十萬元回來企業(yè)是不會花錢的。”在他看來,碳中和應該按照每個行業(yè)來深耕,要通過積極支持引導,讓企業(yè)明白碳中和將給它帶來好處,讓企業(yè)主動而非被動減排。

  “成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安家落戶,與此同時,城市的快速發(fā)展也為降低碳排放的目標帶來挑戰(zhàn)。能否利用人才資源,找到人才培養(yǎng)路徑,讓人才優(yōu)勢轉化為綠色發(fā)展動能是一個重要挑戰(zhàn)!闭劦綌底痔贾泻团c成都的關系,清華大學互聯(lián)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期待看到成都拿出更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特別是既要懂數字、懂經濟,還要了解人文和社科的復合型人才。

  積極投身數字碳中和新“藍海”,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王凱表示,成都將加快發(fā)展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環(huán)境友好型產行業(yè),在人工智能、綠色氫能等領域培育打造全球全國產業(yè)地標,加快構建軟件定義、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未來制造體系,組建碳中和實驗室,培育基于信息衍生的預測性維護、在線監(jiān)測、遠程管理等新業(yè)態(tài)。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