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瀘州瀘縣:守好農業(yè)“芯” 闖出新“稻”路
2023年04月07日 11:34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7日電 (曾佐然)守好農業(yè)“芯”,才能闖出新“稻”路。近年來,瀘州市瀘縣堅定不移實施農業(yè)強縣戰(zhàn)略,全面推進種業(yè)振興行動,全力打造雜交水稻制種強縣。眼下,春江水暖,原野遍綠。瀘縣雜交水稻春季制種的大幕已經拉開。

瀘縣雜交水稻制種播種。曾佐然 攝
瀘縣雜交水稻制種播種。曾佐然 攝

  4月5日,在瀘縣奇峰鎮(zhèn)紅林村11組農田里,10多名農民工來回穿梭,進行雜交水稻制種母本的播種育秧作業(yè),整平秧床、安置秧盤、拋撒谷種、覆蓋薄膜……每道工序有條不紊。

  “秧盤要平整,水稻種子要撒均勻。”瀘縣騰汪水稻制種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楊衛(wèi)金邊察看邊叮囑。

  “父本已經播種幾天,長出了嫩苗,F在播種的是用機插秧苗的母本!睏钚l(wèi)金說,“去年種植了270畝,今年擴大規(guī)模種植430畝。”集中連片后實行機械化生產很方便,除去每畝2000元的成本,憑借規(guī);洜I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不僅銷路不愁,價格也有保障!睏钚l(wèi)金和金土地種子公司之間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制種前先跟種子公司談好訂單,他才落實面積、組織生產、交售結算等。

  “奇峰鎮(zhèn)已建成瀘縣雜交水稻制種的核心區(qū),主要分布在紅木村、漁慶村、長林村、共和村、金魚村。面積常年保持在1500畝左右,今年制種面積達到了1687.98畝!逼娣彐(zhèn)便民服務中心主任陳富光介紹說。

  奇峰鎮(zhèn)緊緊圍繞全縣“建成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qū)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的工作部署,按照“政府引導、企業(yè)主體”原則,引進本地農業(yè)龍頭企業(yè),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先后培育了楊維金、程小平、曾品樹等制種大戶19戶,重點推進種子生產產業(yè)化、生產過程機械化、制種農民職業(yè)化,推動種子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集中連片的制種基地便于制種隔離和機械化、專業(yè)化、標準化生產;制種戶、經紀人、種子公司體量大,更容易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睘o縣農業(yè)農村局種業(yè)發(fā)展服務股副股長呂強很看好奇峰鎮(zhèn)水稻制種的適度規(guī);l(fā)展。

  “瀘縣2023年雜交水稻制種計劃播種面積3.06萬畝,目前已完成父本育秧工作,母本育秧(機插秧育秧)正在有序開展。預計生產種子6300余噸,產值1.13億元,與中稻相比較,促農增收1500元/畝!眳螐姳硎尽

  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瀘縣素有“川南糧倉”美稱,氣候地理條件適合水稻制種。瀘縣從1977年開始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至今已有45年的歷史。2013年,瀘縣被農業(yè)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2021年農業(yè)農村部種業(yè)管理司、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授予瀘縣“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稱號。2022年,瀘縣再次被認定為國家級制種大縣(水稻)。

  “和傳統(tǒng)農業(yè)一樣,雜交水稻制種也面臨著靠天吃飯的困境。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呂強說,瀘縣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推進制種機械化,創(chuàng)新制種技術和種業(yè)發(fā)展模式,改善種業(yè)生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開展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集中示范。打造集中連片示范區(qū)3個,示范點15個,示范面積達3000畝。支持專業(yè)制種合作社、制種大戶購買制種專用農機具,大力推廣母本機插、無人機統(tǒng)防統(tǒng)治、無人機授粉等技術,提高制種全程機械化裝備水平及服務能力,全程機械化率達78%以上。

  加強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水稻制種發(fā)展重點區(qū)域建設水稻制種綜合服務站,培育發(fā)展提供機耕、機插、無人機噴藥、授粉、機收、烘干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周邊制種農戶和業(yè)主提供機械化服務。

  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及時調整制種生產品種組合,優(yōu)化制種生產技術方案,加強技術指導力量,全力應對當前干旱形勢,確保全面完成今年制種生產任務。

  強化政策性農業(yè)保險保障。有序推進制種保險工作,做到全縣雜交水稻制種應保盡保,消除制種農戶部分后顧之憂。保費120元/畝,保費由政府承擔75%,農戶自繳25%(30元/畝),保額2000元。(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