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ms > 中新網四川

風中的眼淚
2023年12月27日 16:3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7日電 (楊信)與他道別握手時,我分明看到了他眼圈折射出的晶亮,那是四川漢子強忍住的淚水,于是我們彼此都沒有再說什么。

  昨晚吃飯時,他仍抱著希望對我說:“真的安排不開了嗎?真希望您能去昂多、拉妥現場看看,給那里的弟兄們打打氣噻!”

  但那現場實在太遠,且山高谷深、路窄彎多。從巴塘營地出發(fā),僅去昂多一地,坐車單程就要近3個小時,往返一趟要7個小時。要去,則必須抽出大半天時間。華電金沙江上游流域的各基層企業(yè),地處遙遠,花在路上的時間實在太多。這次的工作行程本來就安排得很緊,實在擠不出時間了。我只好心懷歉意地對他說:“等下次吧。”

  我們都知道,這“下次”的含義。

  說完這話,便覺出他有些失落。

  他所說的昂多、拉妥現場,是華電昌都新能源公司開發(fā)建設的兩個光伏發(fā)電項目的施工現場。昂多180萬千瓦、拉妥80萬千瓦光伏項目分別位于西藏芒康縣昂多鄉(xiāng)、貢覺縣拉妥鄉(xiāng),海拔4200米至4800米。昂多項目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單體規(guī)模最大的山地牧、光互補光伏項目。倆項目更是華電“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他,就是華電昌都新能源公司的當家人——中秋同志。

  離別時中秋同志潮濕的眼圈,讓我有了深深的愧疚感。

  一

  一個多月后的12月中旬,作為工作組組長,我有機會又一次來到金沙江畔。

  15日上午,與工作組副組長英奎同志結束了在蘇洼龍水電站緊張的工作后,匆匆吃過午飯,于中午12點乘車從蘇洼龍營地溯江而上,半小時后與從巴塘營地順江而下的中秋同志在金沙江大橋四川側橋頭會合,跨橋進入西藏,沿318國道,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朝著昂多現場疾行。

  “我們這兒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勞動力缺乏!痹谧髷[右晃的汽車中,中秋同志開始介紹起了他的項目。

  昂多鄉(xiāng)現有約310戶、2200來名牧民,本鄉(xiāng)勞動力數量不能滿足現場建設要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該項目無法從鄰鄉(xiāng)招用勞動力。而現在其他省市勞動力本已很吃香,因為擔心高原缺氧,其他省市勞動力不愿進藏,所以,從其他地方很難招到勞動力。即使招到了,來到現場不幾天,也因受不了高原反應,許多人又走了,勞動力流失相當嚴重。

  隨著汽車的前行,海拔越來越高,空氣越來越稀薄,我們的高原反應也越來越厲害。我的心口澀澀的、噎噎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胸悶吧。但我堅持著沒有使用吸氧設備。

  “我們這兒遇到的第二大難題是勞動力降效嚴重!敝星锿菊f。

  昂多、拉妥光伏現場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勞動力降效嚴重,且冬季寒冷風大,因此,施工時間要比平原地區(qū)短很多。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每天從上午十點干到下午三四點鐘就得收工了,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不過五個小時。

  進入冬季,青藏高原上的綠色植物枯萎,氧氣含量更少,進藏的人也變得很少。在網紅“最美318國道”上,只偶爾能看到一兩輛貨車在喘息著艱難地蠕動。我用手指不停地按壓著風池穴和太陽穴,緩解著懵昏的頭疼。

  在高山深谷中行駛了兩個小時后,高山不再險峻,變得圓潤了一些;深谷也不再陡峭,變得平緩了一些。我們已經爬過了橫斷山脈這段陡峭的階梯,進入了橫斷山脈的北端、青藏高原的東沿。

  “我們這兒遇見的第三個問題,是要在這樣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中,達到嚴苛的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敝星锿菊f。

  此時,車輪下的柏油路已變成了碎石鋪墊的泥結石進場路。

  為了保護青藏高原脆弱的水土,這里的路面是不允許鋪不滲水、不透氣的瀝青的,只可采用這種原始的滲水透氣的鋪路方式。

  由于受限因素多,昂多、拉妥項目無法采用常規(guī)的混凝土澆筑樁基的方法。針對各種制約條件,為滿足各方面要求,他們最終敲定了采用造價較高的螺旋鋼樁的方案。這種螺旋鋼樁,每根僅有茶杯口粗細,占地面積小,并由專門的打樁機將其旋入地中,方便打入和拆除。這樣,既可最大限度減少現場勞動力的使用量和工作量、減少植被的破損量,又可待項目生命周期結束后,方便拆除樁基、恢復地表原貌,滿足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

  在顛簸的山巔上又前行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來到了一個有著巨大的平緩山坡的山頂上。在路的一旁,我們看到一塊塊厚厚的方形草皮,被整整齊齊地碼放成一垛一垛的。

  “青藏高原上的植被特別脆弱。這些草皮,都是從施工工地上一方一方地剝離下來的,碼放在這里并被精心養(yǎng)護起來。施工結束后,還得將它們原樣鋪回去。”中秋同志說。

  轉過眼來,遠遠地看到排成一排的10多名員工已等候在那里。我急忙對中秋同志說:“咱們可不能搞這些。 

  “沒有啊,我真的沒有安排呀!可能因為您是集團來的,他們聽說后自發(fā)地歡迎您的吧!

  在中秋同志的堅持下,我背上了便攜式制氧機,將氧氣管塞入鼻中。

  待越野車在眾人面前停下后,我急忙打開車門跳下,刺骨的寒風頓時撲面而來。由于下車動作稍快,盡管吸著氧,我的頭還是一陣發(fā)暈,我只好放緩腳步走到他們面前,看到了一張張因風吹日曬而變得黝黑且粗糙的面孔,正流淌出純真而激動的笑容。

  多么動人的臉孔與笑容!

  抬頭望去,觀望臺上,一面鮮紅的黨旗正因狂風勁吹而完全舒展開來,迎著風傲立著,并發(fā)出急促而清脆的“啪啪”響聲。不知怎的,看到了那一張張動人的面容,再看到這面在風中挺立的黨旗時,總覺得她分外鮮艷,讓人不覺得想駐足凝望。

  登上觀望臺,可以遠眺整個施工現場。山坡的右半邊,已有一片安裝好的一行行整整齊齊的光伏板支架。我們的正前方,在留著殘雪的緩坡上、在凜冽的寒風中,20多個身影在不停地忙碌著,他們有的在組裝支架,有的將組裝好的支架插裝在打好的螺旋鋼樁中。隨著風勢的忽強忽弱,耳旁傳來陣陣忽大忽小的電動工具的嗞嗞聲。

  昂多項目占地32平方公里、拉妥項目占地13平方公里,兩個項目共需打樁基175萬根,自今年5月20日開工以來至12月20日,已打好樁基137萬根。

  215天、137萬根,平均每天需要打下6372根樁基,而他們單日打樁的最高數量曾超過1.4萬根。若在平原則不足為道,可這是在平均海拔46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平均有效工作時長不過5個小時的青藏高原呀!

  而為了滿足青藏高原生態(tài)環(huán)保的嚴苛要求,進行打樁施工時,履帶式打樁機不可直接碾壓草甸,所經過的所有地方必須由人工提前使用棕櫚墊等耐壓物進行鋪墊,同時在履帶上增加橡膠覆蓋,以降低壓強,最大限度保護高原草甸。

  知道了這組數字和作業(yè)要求,現場職工的勞動強度可想而知!

  高原上的寒風已穿透身上的冬衣,直抵肌膚。我的耳朵、面頰、下巴和手凍得發(fā)疼,只好縮起脖子、將手攥成拳頭揣進衣兜里取暖。

  “趕快上車去吧!庇腥藙裎。

  但想到周圍的人們是要在這里常年工作和生活的,我又怎能僅僅因為寒冷而退縮?

  在冷風中,我緩慢地朝那些忙碌著的身影走去。好像我離他們再近一些、在他們中間再多停留一會兒,我們彼此的身體都會暖和一些、我們彼此的心會貼得更緊一些。

  我的身體已凍得瑟瑟發(fā)抖。雖然吸著氧,但高原反應仍然讓我的頭越來越飄,好像要與身體分離、獨自如氣球般飛起來似的。再加上勁吹的狂風,我的雙腳開始有些站立不穩(wěn)。

  在缺氧的高原上、在冰冷的風中,在與現場員工共同度過的40分鐘里,他們的生存和工作環(huán)境給我留下了刻骨的印象。

  我們緩慢地朝汽車走去,準備返程。

  此時,10來個人又不自覺地排成一排,站在車旁。

  “您再跟大家講幾句話吧。”人群中有人建議。

  我擺了擺手,因為我的喉頭在發(fā)緊,我知道我已經不能用平常的音調說話了。

  但我還是深深吸了口氣,努力放松著喉頭說:“多給家里發(fā)個微信吧,每天報個平安,他們……都惦記著你們呢!”

  說到這兒,我的淚水突然涌了出來。我猛然轉頭,將目光從他們的臉上移向遠方,讓滾滾的熱淚飄散在清冽的高原風中。

  誰家的男人不是自家妻子的靠山,哪家的父親不是自家孩子的屋檐?誰家妻子不希望生活中出現急、煩、怕、累的困擾時,丈夫能與她共同面對,哪家孩子不希望在外受到委屈時,父親能將他們拽到身后,為他們遮風擋雨呢!

  可我身邊的這群人呢?他們離自家妻子卻有幾千里之遙,離自家孩子卻有幾千米之高……

  更何況、更何況這群需要面對生存和繁重工作的雙重壓力,在這個語言不通、習俗不同的人文環(huán)境中的人們,他們也是需要有一個靠山,有一個屋檐呀!

  我迅速上了車,關上車門,強壓著喉頭的哽咽,任憑眼淚無聲地流淌。隔著貼了膜的車窗,我望見人群中有幾人正用手指輕拭著面頰。我相信,那高原的風中,一定有他們許多不為人看到的淚水……

  此時,坐在我身后的英奎同志,顯然也被這種場景所感動,講道,“這些基層員工真的特別不容易!我在一次會上講,我們這些坐在主席臺上的同志們,或許三年五載就會交流到別的地方;前排就座的同志,也有許多機會相繼離開這里;而坐在后排的和沒有在會場當中的普通員工,他們或許將一直工作在這里。因此,我們這些當領導的和管理部門的同志們,在考慮各項工作時,一定要多站在員工的立場上考慮考慮……”

  他倆一定沒有注意到我此時的狀態(tài),兀自交流著。

  過了一會,中秋同志手扶著前排座椅,前探著身子對我說:“我們這里路途實在遙遠,海拔實在太高。您是集團派來的,這是組織上對現場員工莫大的鼓舞啊!

  我忽然理解了,在這片離天空最近而離家人最遠的地方,有人能來這里看望他們,這群淳樸的員工們,似乎只有用站成一排遠遠地望著,等著這些人來,站成一排默默地目送著這些人去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中對被理解與被關心的渴望,來寄托他們內心中對家人的思戀與愧疚啊。

  平視著車輪下面延展到天邊的、由橫斷山脈眾多山頂所構成的平緩蒼涼的山巒,我的淚水禁不住再一次傾瀉而出。

  二

  我們的汽車又鉆入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隨著海拔的降低,昏昏沉沉、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似有好轉。雖然我們都還吸著氧,可話題又回到了企業(yè)所繞不開的生存發(fā)展問題上來了。

  英奎同志不無自豪地說:“去年,咱們華電頂住了來自有關方面的巨大壓力,終于達成了將華電金沙江上游流域各發(fā)電企業(yè)發(fā)的電,直接通過±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外送至華中地區(qū)的目標,為華電金沙江上游流域各發(fā)電企業(yè)今后的生存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秋同志也面帶笑容跟著說:“是啊,我們昂多、拉妥項目,光照條件好,平均年等效利用小時高,年發(fā)電量高,華中地區(qū)用電量大,待明年這個時候投產后,我們項目的優(yōu)勢就體現出來了!”

  是啊,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年代,呈現給我們的往往是“沒有功勞,就沒有苦勞”的殘酷現實。

  苦勞,只是手段,只是實現目標必經的過程,但它不是目標。實現了目標,過程中的苦勞才會經常被人書寫、回味和歌頌。但沒有功勞,過程中的千辛萬苦、千難萬險,雖然也可能被他人書寫,但更多的可能只是當事人獨自的回憶和星空下的低聲吟唱,可能只是當事人那些飄落在風中的眼淚……(完)(作者系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于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