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成都日報

時速400公里 “最快高鐵”有望在成渝中線率先開跑
2024年01月15日 09:34 來源:成都日報 編輯:曹惠君

  被稱作“最快高鐵”的CR450近日再次傳出消息:2024年,國鐵集團將完成CR450樣車制造并開展型式試驗。CR450車型的橫空出世,將突破中國高鐵運行時速上限,繼續(xù)在世界范圍內保持領先。CR450將為出行帶來什么改變?哪些線路又會成為這輛“最快高鐵”的首發(fā)線路?

  CR450有多快?

  最高運行時速可達453公里

  CR450是我國“復興號”動車組全力研制的新車型,與“前輩”們相比,有著堪稱突破性的進步。

  近年來,中國高鐵里程不斷刷新,與高鐵里程刷新同步的,還有動車組。目前,CR(China Rileway)開頭的“復興號”動車組已有160公里、250公里、350公里三種運行時速列車。即將到來的CR450動車組,被視為中國高鐵打破最高時速的希望。

  在業(yè)內,高鐵的不斷加速具有非凡的意義。去年6月28日,國鐵集團在福廈高鐵福清至泉州區(qū)段組織開展了新型動車組新技術部件在更高運行速度條件下的性能驗證試驗,試驗列車單列最高運行時速達到453公里。在突破紀錄的同時,也使我國高鐵保持著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先優(yōu)勢。

  對旅客來說,速度的提升意味著什么?以成渝雙城為例,雙城直通的時間將壓縮至不到1小時。據公開媒體報道,經過2年多研制,CR450動車組研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將完成CR450樣車制造并開展型式試驗。

  在哪里“上架”?

  成渝中線或成首發(fā)線路

  “最快高鐵”對城市發(fā)展,尤其是都市圈聯通的驅動力不言而喻。未來CR450的首選地區(qū),在國鐵集團的《“十四五”鐵路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中,其實已有端倪。該規(guī)劃明確提出,將依托滬渝蓉沿江高速鐵路等工程項目開展CR450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基礎設施工程化技術驗證。也就是說,除了CR450已經成功試驗過的福廈高鐵福清至泉州區(qū)段以外,滬渝蓉沿江高速鐵路是最有可能首先“上架”的線路。

  作為中國最長的高鐵之一,滬渝蓉沿江高鐵起自上海寶山站,途經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重慶市,止于四川成都站,由多條高鐵通道組成,線路總長約2100公里,其中僅有成渝中線高鐵預留了時速400公里的提速空間。

  據了解,成渝中線高鐵將與規(guī)劃的渝宜高鐵連通,是沿江高鐵主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實現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城市群高鐵直達。屆時,它將串聯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北接渝萬、鄭萬高鐵串聯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加快西部地區(qū)南北向貫通進程。

  記者 陳煦陽

  相關新聞

  27號線一期沖刺“電通”

  1月14日,記者從成都軌道集團獲悉,成都軌道交通27號線一期工程全線“短軌通”后,接下來將實現“電通”。截至目前,該工程23座車站機電已進場,機電安裝及裝修完成57%,預計將于今年內開通初期運營。該線路建成后將加強成都北部區(qū)域與中心城區(qū)聯系,提升城市軌道交通出行服務水平,改善沿線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條件。

  記者在27號線雙水碾站施工現場看到,整個車站的空調、屏蔽門等設施已經安裝完成。“27號線一期車站主體工程已經封頂,全線已實現軌通,現在機電安裝及裝修已全面進場施工。”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二中心副主任周軍峰介紹。

  順著階梯直下,消防水管、冷凍水供水管、冷凍水回水管……一排排管線整齊排列,在管線盡頭,“智慧裝配式機房”映入眼簾。緊鄰機房,在一間單獨的裝配室內,隧道風機和列陣式消聲器相連。據了解,隧道風機內直徑3.6米的扇葉迅速轉動,僅需8秒,即可將清新的空氣送進隧道。該風機風量每小時可達21.6萬立方米,可為市民乘客提供更舒適的出行體驗。

  27號線一期工程是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條全自動運行線路,設計時速80千米,采用6B編組列車。目前,首列車已抵達大豐車輛段。線路北起新都區(qū)石佛站,西至青羊區(qū)蜀鑫路站,連接新都區(qū)、金牛區(qū)、成華區(qū)、青羊區(qū),全長24.86公里,高架段鋪軌16.72公里,地下段鋪軌35.66公里。

  目前,成都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guī)劃項目及市域(郊)線路成資線、成眉線等項目正全力加快建設進度,已有114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盾構累計掘進完成總量的93%,鋪軌累計完成總量的75%,機電安裝及裝修已全面進場施工。8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資陽線已實現軌通,30號線一期已實現洞通。

  記者 楊帆

  (來源:成都日報)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