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川觀新聞

對話巴黎奧運會“首金”背后的四川隊醫(yī):運動員如何治傷消疲?
2024年07月28日 10:31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堯欣雨

  7月27日,在巴黎奧運會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步槍金牌賽中,中國組合黃雨婷/盛李豪奪得冠軍。這是2024巴黎奧運會產生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獲得的首枚金牌。

  7月26日至27日,川觀新聞記者獨家對話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工作人員、 中國代表團射擊隊的隊醫(yī)——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yī)院中醫(yī)師黎小東。

  黎小東為何選入中國代表團射擊隊的隊醫(yī)?他將為中國射擊運動員帶去什么?

  備賽一年,他在正式比賽僅剩兩周接到“跟隊”入選通知

  “距離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僅剩兩周左右,我突然接到隨國家射擊隊進入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通知!袄栊|回憶,進入代表團的名額非常緊張,他沒有想到可到奧運會賽場做賽時醫(yī)療保障,“這對我而言是一種榮耀、一份責任!

  能成為中國代表團射擊隊的隊醫(yī),黎小東認為,一方面,射擊運動相對而言對抗性不強,運動員急性損傷較少,主要是靜力性運動,運動員更多是勞損性傷病,團隊“鄭氏傷科療法”能很好地解決射擊隊運動員勞損、慢性損失造成的疼痛問題;另一方面,他在中國射擊隊備賽一年期間,提供的醫(yī)療保障工作得到射擊隊認可。

  黎小東付出的努力,在過去一年備賽期有跡可循——

  2023年8月,黎小東臨時接到通知到國家射擊隊參加醫(yī)療保障。那時,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yī)院一共派出他在內的3名工作人員(2位醫(yī)生、1位治療師)到北京基地為巴黎奧運會備戰(zhàn)期做醫(yī)療保障,他被任命為國家射擊步槍隊醫(yī)療組長。入隊后,黎小東所在團隊運用“鄭氏傷科療法”,以鄭氏推拿手法、刺絡拔罐、經穴針刺等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為主,輔以儀器治療等現(xiàn)代康復手段,對運動員進行傷病管理和診治,同時對誤服誤用興奮劑嚴格把關,協(xié)助隊伍做好日常工作管理。

  2023年冬訓期間,黎小東與團隊對幾十位射擊隊參訓運動員進行全方位的身體檢查,制定了個性化的傷病治療方案,提供傷病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服務。“就治療效果而言,針對不同隊員的痛經、失眠,頸肩、腰部慢性勞損等問題,團隊采用鄭氏傷科推拿手法、針灸、點穴、中醫(yī)調理等方法,都有效幫助運動員緩解癥狀!

  黎小東身后,還有一個后方強大的“智囊團”——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yī)學復合型科醫(yī)保障團隊作遠程支撐,團隊擁有運動醫(yī)學、運動康復、運動人體科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領域的多名專家。國內集訓期間,“智囊團”專家每月到北京基地進行3次專家會診,線上隨時提供幫助。

  活用“鄭氏傷科療法”治傷消疲,他助運動員放平心態(tài)、輕裝上陣

  射擊是一項非常需要靜心的運動,在巴黎奧運會期間也是備受關注的一項比賽。北京時間7月20日,黎小東隨中國代表團抵達法國,為中國射擊隊提供全方位醫(yī)療保障。

  備賽期間,黎小東要為運動員治療傷病消除疲勞,還要時刻關注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  “備戰(zhàn)沖刺期,我們主要通過鄭氏手法及針灸等方法保障隊員高強度訓練后消除身體疲勞,嚴防興奮劑誤服誤用,也會重點關注個別運動員失眠情況,我們準備采取傳統(tǒng)的中醫(yī)手法按摩頭皮,穴位針灸等,最大限度降低對運動員身體的刺激!崩栊|介紹到達巴黎后他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和重點計劃。

  他拿氣步槍比賽舉例,一點細微的波動都可能對比賽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他的日常言語或工作開展會更加謹慎,避免影響運動員的心態(tài)。與射擊運動員談心聊天、定期匯報隊員身心情況,以協(xié)助教練團隊調整訓練計劃,也是黎小東現(xiàn)階段的重點任務。經過近一年的朝夕相處和專業(yè)治療,很多射擊運動員愿意主動向黎小東敞開心扉。黎小東也會耐心解答射擊運動員的疑惑,安撫運動員的情緒,讓運動員放平心態(tài)、輕裝上陣。

  近一年備戰(zhàn),黎小東經歷太多酸甜苦辣,他看到教練員兢兢業(yè)業(yè)的指導、管理層細致入微的后勤保障、運動醫(yī)學復合型科醫(yī)保障團隊的默默付出,運動員比賽場上的全力以赴。“所有人為了同一個目標,常年在隊里堅守崗位,相信最后都是值得的!崩栊|坦言,醫(yī)療保障期間需封閉式管理,三個月、半年回不了家是常態(tài)!

  “整個隊伍里面,運動員、教練員、管理人員才是真正的主角,我只是整個隊伍中的小小一環(huán)! 黎小東說。(舒琳 記者 魏馮)

  (來源:川觀新聞)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