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四川文旅 謀新求變
2023年09月27日 14:0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7日電 (王利文 唐倩)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數據顯示,在9月15日中秋國慶假期首日火車票開售當天,川內多條鐵路線路售票告罄,成都再次成為全國熱門旅游城市。當下亮眼的勢頭,正是四川文旅市場強勁復蘇、繁榮向好的生動寫照。

  四川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是全國的文旅大省。近年來,四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優(yōu)勢資源,不斷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推動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用好用活民族文化和非遺資源,探索農文旅資源促鄉(xiāng)村振興新路,打造出獨具巴風蜀韻的全域旅游新高地。目前,四川文旅產業(yè)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中融合發(fā)展,巴蜀文化影響力和四川旅游吸引力持續(xù)提升。

  三蘇祠古箏秀。杜齊攝
三蘇祠古箏秀。杜齊攝

  推動歷史文化資源轉化,巴山蜀水走向世界

  因蘇東坡而得名的眉山市東坡區(qū),是蘇洵、蘇軾、蘇轍的故鄉(xiāng)。古建筑維修、三蘇藏品征集、展陳改造提升等工作加快推進,“中國有三蘇——眉州蘇氏家國情懷”主題展、東坡文化“六進”活動籌備舉辦,現代舞詩劇《詩憶東坡》創(chuàng)排……為傳承弘揚三蘇文化,以三蘇祠為核心的系列活動,正進一步提升三蘇文化的熱度。

  同時,作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東坡區(qū)著力打造“三蘇文化主題游”“東坡美食體驗游”等精品旅游線路。2022年,該區(qū)接待游客939.3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7.82億元人民幣,均居眉山市第一。

  無獨有偶,杜甫的“門泊東吳萬里船”等流傳千年的詩篇,仍在成都錦江兩岸續(xù)寫。如今,“夜游錦江”成為成都經典旅游IP,乘坐古色古香的烏篷船,從東門碼頭順流而下,光影交錯間,兩岸風光盡收眼底,一幅“巴蜀韻”“中國風”“國際范”的生活美學地圖徐徐展開。

  據介紹,“夜游錦江”項目利用數字光影技術,為游客帶來沉浸式夜游文化體驗!袄畎住薄岸鸥Α背稚纫髟姡瑬|門碼頭曾經的繁華被復原……成都通過歷史人物、文物、場景再現,為市民游客揭開“藏在城市里的一首詩”。今年1月至8月,“夜游錦江”項目累計接待280萬人次,同比增長617%;產生消費約90萬人次,同比增長718%。

  當前,四川正開展系統(tǒng)性考古勘探和重點發(fā)掘,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推進;為深入挖掘川渝石窟寺的突出價值和豐富內涵,川渝攜手打造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四川將散落在各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創(chuàng)新性轉化、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一張張閃耀的歷史文化名片,讓巴山蜀水走向世界。

  用好民族文旅資源,唱響文旅“最炫民族風”

  觀看了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簡稱阿壩州)茂縣的中國古羌城的開城儀式后,來自山西太原的游客劉明直呼“震撼”,“我想進一步了解羌族文化!

  羌族有“云朵上的民族”之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壩州、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等地。地處茂縣的中國古羌城,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圍繞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在靜態(tài)展示和活態(tài)展演方面進行規(guī)劃,從2013年開放至今,已接待國內外游客近600萬人次。

  “曾經比較分散的羌文化,如今在景區(qū)集中展現,有利于其保護、傳承與發(fā)展!鼻嘉幕瘜<谊惡T硎荆慰屯ㄟ^具有濃郁風情的羌族建筑和歌舞、儀式等活態(tài)展演,感受羌族的民風民俗與歷史文化魅力。

  四川是全國最大彝族聚居區(qū)、第二藏族聚居區(qū)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qū),憑借絢爛多彩的民族文旅資源,四川積極探索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模式。在羌文化保護傳承發(fā)展方面,四川建立羌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開展搶救保護和區(qū)域性整體保護。截至目前,阿壩州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0項,省級項目101項,州級項目552項,四級非遺名錄項目總數位列全省首位,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火把節(jié)是彝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當地文旅產業(yè)發(fā)展注入動力。在第八屆涼山彝族傳統(tǒng)火把節(jié)暨夏季清涼涼山游系列活動期間,火把狂歡體驗、民族電影周、彝族傳統(tǒng)選美、大涼山美食大賽等活動陸續(xù)開展,涼山成了眾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此次火把節(jié)加速了彝族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真正實現文化資源搭臺、文旅產業(yè)唱戲。涼山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此次火把節(jié)期間,全州共接待游客346.75萬人次、同比增長217.5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88億元。

  在用活民族文旅資源,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四川文旅腳步從未停歇。近年來,四川圍繞民族村寨和“非遺+”等優(yōu)勢資源,唱響“最炫民族風”,激發(fā)民族地區(qū)文旅新活力。四川不斷打造的全域旅游新高地,正推動民族地區(qū)繪就出興村富民新畫卷。

  宜賓三江口。宜賓市委宣傳部供圖
宜賓三江口。宜賓市委宣傳部供圖

  整合鄉(xiāng)村農文旅資源,青山綠水催生“美麗經濟”

  一到夏天,距眉山市主城區(qū)10公里的東坡區(qū)太和鎮(zhèn)永豐村綠浪翻滾,稻香陣陣,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打卡。該村現有高標準農田3340畝,依托農耕文化、壩壩文化、村落文化、灌溉文化等,永豐村整合特色資源,構建“農旅+”環(huán)線,先后接待游客超27萬人次,已成為“茂林修竹、美田彌望、水清稻香、白墻黛瓦”的鄉(xiāng)村振興典范。

  通過發(fā)展“美麗產業(yè)”,走出鄉(xiāng)村振興的“蝶變”之路,在四川并非個例。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鎮(zhèn),通過推動以大熊貓為特色的文旅融合發(fā)展,實現從“荒山”到“青山”再到“金山”的轉變;理縣米亞羅鎮(zhèn)吉柯村是全縣海拔最高的高山遠寨,圍繞青山綠水、冰天雪地、嘉絨文化等特色,變成遠近聞名的田園藏寨體驗點;位于綿陽北川的石椅村,充分發(fā)揮禹羌文化等資源優(yōu)勢,打造“川西第一羌寨”,去年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四川各地鄉(xiāng)村根據當地實際和資源稟賦,促進文旅產業(yè)發(fā)展,在青山綠水間催生“美麗經濟”。

  在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的層層浪潮中,四川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大力推進旅游產業(yè)轉型升級,旅游品質近年全面提升。截至2022年底,“天府旅游名縣”數量已壯大至39個,這一金字招牌不斷擦亮,在縣域文旅經濟和全域旅游深入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引領作用。隨著美麗四川建設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qū)持續(xù)打造,不久的將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這一獨具巴蜀韻、中國風、國際范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將從重大文旅戰(zhàn)略變?yōu)楝F實。(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