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新網(wǎng)四川

四川綿陽警方全鏈條打掉一個加工販賣合成大麻素犯罪團伙
2021年12月18日 11:06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堯欣雨
分享到:

  審訊犯罪嫌疑人!【d陽市公安局供圖

  中新網(wǎng)綿陽12月17日電 (岳波 劉舒)日前,四川省綿陽市公安機關禁毒緝毒部門順線出擊,輾轉國內多地開展縝密偵查,全鏈條打掉一個加工、販賣“上頭電子香煙”犯罪團伙,查獲加工窩點一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繳獲合成大麻素500余克,涉案電子煙桿200余支。

  今年7月初,綿陽市梓潼縣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民警在調查一起涉毒線索過程中接到群眾舉報:有人在綿陽城區(qū)販賣含有合成大麻素的電子煙。民警了解到,販賣和吸食人員都叫這種含毒的電子煙為“上頭電子煙”。

  通過核實,民警發(fā)現(xiàn)家住綿陽市三臺縣蘆溪鎮(zhèn)的青年男子彭某、戴某某為牟取利益,從成都購買“上頭電子煙”賣給一些年輕人吸食,從中賺取差價。綿陽、成都等地極有可能隱藏著一個販賣合成大麻素、秘密加工含毒電子煙的犯罪團伙。

  綿陽市公安局禁毒緝毒支隊得到案情報告后,組織梓潼縣、三臺縣、平武縣公安機關緝毒民警成立聯(lián)合專案組,對彭某、戴某某涉嫌犯罪行為進行立案偵查。

  為了獲取直接證據(jù),緝毒民警進行了化裝偵查,假扮購買毒品下線,很快聯(lián)系到了彭某,并取得了對方的信任,順利從他的手中購得“上頭電子煙”。

  查獲的毒品!【d陽市公安局供圖

  民警買來的電子煙與普通電子煙從外表看沒有什么區(qū)別,但經(jīng)過專業(yè)機構檢驗鑒定,“上頭電子煙”的煙油里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人在吸食之后會產(chǎn)生一種類似吸食大麻的感覺,不僅對身體危害大,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毒癮。

  專案組民警偵查發(fā)現(xiàn),同為23歲的男子彭某、戴某某手上的“上頭電子煙”均是從成都一名馮姓男子處購得的。警方立即順線出擊,前往成都市對兩人的上家馮某展開偵查:31歲的馮某,四川遂寧市人,常年混跡于成都市,此人最近伙同社會人員胡某、李某、韓某等人出資,在江蘇省男子夏某處購買合成大麻素,加工制作成為含毒煙油后,將其注入電子煙桿內,便成為了“上頭電子煙”,然后分銷給彭某、戴某某等人販賣。

  隨著專案偵查工作的深入開展,一張販賣、吸食新型毒品的團伙網(wǎng)絡逐漸浮出了水面:夏某為團伙上家,馮某等人為加工“上頭電子煙”的“批發(fā)商”,彭某、戴某某等人為“分銷商”,最底層的吸食者則分布較廣,整個生產(chǎn)、運輸、販賣、吸食鏈條十分完整,涉及四川、河南、湖北、浙江、廣東、新疆等國內多地。

  專案民警又先后輾轉河南、湖北等地進行全面摸排,循線延伸查明了犯罪團伙成員結構、作案方式以及活動特點。8月初,專案組制定了詳細的抓捕方案,確保實現(xiàn)全鏈條打擊收網(wǎng),消除社會危害。

  8月10日至16日,參戰(zhàn)民警分別在四川、湖北、河南等多地展開行動,將產(chǎn)銷網(wǎng)絡上家夏某,以及馮某、胡某、李某、韓某、彭某、戴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繳獲合成大麻素500余克,涉案電子煙桿200余支。

  經(jīng)審訊,夏某、馮某等人如實交代了犯罪事實。今年7月初,馮某伙同李某、韓某某等人在夏某處購買合成大麻素等原料,并在成都市馮某暫住房內加工成為含合成大麻素的煙油,將制作好的“上頭電子煙”賣給彭某、戴某某在成都、綿陽等地進行分銷,同時還通過物流寄遞等方式販運至全國多地。

  2021年8月至11月,專案組又根據(jù)線索先后抓獲多名漏網(wǎng)的涉案人員。11月2日,隨著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抓獲歸案,該案20名團伙成員全部落入法網(wǎng)。目前,案件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據(jù)梓潼縣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大隊長安鄧吉介紹,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的“上頭電子煙”,雖外表與普通電子煙一樣,但實則是一種新型毒品。吸食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后,會出現(xiàn)頭暈、嘔吐、精神恍惚、致幻等反應,過量吸食會出現(xiàn)休克、窒息甚至猝死等情況。據(jù)了解,銷售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頭電子煙”屬于販賣毒品行為,吸食“上頭電子煙”則屬于吸毒行為。

  據(jù)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在銷售“上頭電子煙”時往往會聲稱,這種電子煙比普通電子煙更具快感,既不上癮也不犯法,年輕人很容易受到蠱惑,邁出涉毒的危險一步。(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