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xw > 工人日報

四川內江:關鍵時候扶一把 小康路上不掉隊
2021年06月02日 20:18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堯欣雨
分享到:

  “最近兒子情況還穩(wěn)定嗎?生活都順利吧?”電話那頭,四川省內江市惠民幫扶和職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細心詢問,讓剛剛從重點幫扶對象轉到漸退期的王勇感到一股暖流涌向心頭,“感謝在最難最關鍵的時候扶了我一把,讓我緩過這口氣來。我們一定把小日子過好!”他回復道。

  關鍵時候扶一把,小康路上不掉隊。2018年以來,內江市惠民幫扶和職工服務中心全力打好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攻堅戰(zhàn),著力強化組織推進,聚焦精準識別、幫扶脫困,落實工作制度、資金投入和資金監(jiān)管保障的“133”舉措,共籌集使用各級各類幫扶專項資金3515.1萬元,開展生活、醫(yī)療、助學救助15589人次,就業(yè)幫扶2864人次,解困脫困職工25296戶次,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及工會組織的溫暖送到職工群眾心坎上。

  關鍵時候扶一把

  “工會持續(xù)兩年的幫扶,讓我們在最難的時候有了依靠!”王勇言語中滿是感激。

  今年38歲的王勇,是內江一家煉鋼廠的檢修工,育有一兒一女。由于兒子出生便患有喉裂、喉管狹窄和地中海貧血癥,在四川和重慶兩地治療,先后進行3次手術,醫(yī)療自付部分累計20余萬元。全家僅靠他一人收入支撐,很快就背了外債。

  2019年,王勇申請了工會的困難職工幫扶救助,至2020年11月,內江市惠民幫扶和職工服務中心累計向他發(fā)放生活和醫(yī)療救助金總計8萬余元,大大緩解了他的困難。孩子病情穩(wěn)定后,妻子也再次就業(yè),小家一步步回歸正軌。

  “現(xiàn)在的政策好,對困難職工而言,能夠在關鍵時候扶一把!”內江市總工會保障部部長陳玉梅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2018年接手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以來,中央、省級財政加大對工會困難職工幫扶資金投入,市財政每年投入300余萬元專項資金,市、縣(市、區(qū))總工會在本級留成經費中預算安排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幫助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

  2018年以來,內江市總共籌集使用各級各類幫扶專項資金3515.1萬元,年度個人幫扶資金最高達到5萬元,為職工幫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真正把好事做實

  要把好事辦好并不容易。內江市惠民幫扶和職工服務中心負責人黃正偉告訴記者,為了真正做到應建盡建、應幫盡幫,內江工會上下進行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困難職工底數盤點。

  內江市惠民幫扶和職工服務中心按照市總統(tǒng)一安排部署,協(xié)調各級工會落實工會干部結對幫扶困難職工責任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困難職工家庭活動,每年走訪慰問不少于2次。聚焦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困,開啟了一系列有效行動。

  精準識別,即嚴把入口關。對照建檔標準,按程序分層級精準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堅持每年開展一次檔案集中清理。修訂調整了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指南,對建檔條件、建檔類型、建檔程序、脫困條件等進行規(guī)范,指導基層工會建立梯度困難職工檔案;制定下發(fā)專項幫扶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確保識別精準、建檔精準。

  精準幫扶。按照“四個一批”要求,分類實施創(chuàng)業(yè)幫扶、技能培訓、生活救助、醫(yī)療救助、助學救助等;按照職工困難程度,分類別、按梯度、全方位對全國級困難職工實施深度幫扶、對省級及以下困難職工實施困難幫扶。

  精準脫困。及時制定困難職工脫困工作流程,按程序對擬脫困人員進行漸退期和脫困處理,并在漸退期3個月和6個月進行動態(tài)回訪。

  “如果在動態(tài)回訪期遇到新情況,幫扶還會重新啟動。”陳玉梅告訴記者,只要符合標準,就會在政策框架內一幫到底。

  小康路上不掉隊

  內江市惠民幫扶和職工服務中心打好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攻堅戰(zhàn)的背后,是全體工會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率先在全省出臺進一步做好城鎮(zhèn)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實施方案,建立聯(lián)席會議制度,統(tǒng)籌推進全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建立工會與民政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實現(xiàn)救助信息互通互聯(lián);編制工會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工作指南,指導基層工會開展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提升工作質量;執(zhí)行市總工會黨組工作規(guī)則、主席辦公會議事規(guī)則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按程序集中研究決定資金分配,落實“先建檔、后幫扶、實名制”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活、醫(yī)療、助學等救助;每年市、縣(市、區(qū))總工會經審將幫扶專項資金納入重點內容進行審計,確保有限資金落實精準到位……一項項舉措的背后,是工會干部們的辛勤付出。

  “確保小康路上不掉隊,就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标愑衩犯嬖V記者,2020年該市如期完成了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目標任務,讓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深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溫暖,共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成果,為建設成渝雙核經濟圈中的新內江凝聚起強大奮進力量。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