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川觀新聞

注意了!成都、綿陽和攀枝花中考政策有變化
2022年03月04日 10:03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曹惠君

內容摘要:四川部分市州公布最新中考政策,明確了報名時間、考試時間。成都市、綿陽市和攀枝花市有變化

  川觀新聞記者3月3日從教育廳獲悉,我省部分市州公布最新中考政策,明確了報名時間、考試時間。成都市、綿陽市和攀枝花市有這些具體變動:

  【成都市】

  2022年成都中考招生進一步增加普通高中特別是優(yōu)質普通高中招生計劃,預計2022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將在2021年基礎上擴招5000人以上;進一步擴大職普融通班招生計劃,2022年,職普融通班招生計劃將達2000人以上。

  2022年,成都市將構建基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在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中,綜合素質評價將作為指標到校生的推薦依據(jù)、作為項目班招生的錄取參考、作為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參考。

  2022年起,成都市中考進入新體考模式,總分由50分提高到60分,增加了體育素質綜合評價考核(過程性考核)10分。

  2022年,成都市民辦普高將與公辦普高一樣統(tǒng)一公布計劃、統(tǒng)一填報志愿、統(tǒng)一組織錄取。民辦學校不得自設錄取分數(shù)線,由考生填報志愿、招考部門組織,按分數(shù)從高到低錄取。對一部分教育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的民辦普通高中,將通過學校申報、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辦法,納入第二批次(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錄;其他民辦學校納入第三批次錄取。同時,在指標到校生政策方面也有了新特點。

  【綿陽市】

  綿陽市今年中考政策與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但略有調整,概括起來為,“五不變”和“五微調”。

  五不變:

  總體安排基本不變:中考工作大致時間安排是3月上旬組織中考報名和志愿填報,3月下旬組織藝術考試和英語聽說考試,4月組織體育考試、實驗操作考試及藝體特長生專業(yè)測試,6月組織文化考試和招生錄取。為了讓學生集中精力準備文化考試,所有考查科目測試都在四月底前完成,五月份留給考生復習和備考。

  網報方式基本不變:為避免學生重復報名、填報志愿和采集信息,確;緮(shù)據(jù)的準確性、一致性和保密性,今年繼續(xù)統(tǒng)一采用網上報名系統(tǒng),將報名考試與志愿填報結合起來,即將選考體育項目、英語聽說能力測試、藝術科目考查、實驗操作考試、文化考試的報名與中考志愿填報同步進行,同一時間使用同一系統(tǒng)進行網上填報。

  志愿批次基本不變:普通高中志愿仍然分為五個批次。

  考試組織基本不變:中考仍然實行全科考試,總分為900分。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考試、中等職業(yè)學校招生考試、五年制高職專科招生考試同題同卷一并進行。語文、英語筆試、歷史與社會、數(shù)學、科學安排在6月11-12日,其他科目均在4月底前完成考試。

  錄取注冊基本不變:全市公民辦普通高中招生均由市教體局統(tǒng)一劃線、統(tǒng)一錄取、統(tǒng)一注冊。

  五微調:

  志愿填報個數(shù)有微調:今年綿陽市充分尊重考生的意愿,確定每名考生填報2個以上志愿即可。

  普通高中學校數(shù)量有微調:今年綿陽市新增民辦普通高中3所參與招生。

  體育考試方式有微調:今年體育必考項目全部采用智能化設備進行測試,從考生識別、項目測試、成績換算、上傳云端等,都不再使用人工。

  高考加分政策有微調:根據(jù)四川省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實施方案,從2025年起,享受民族地區(qū)加分考生的資格條件由高中階段在實施區(qū)域內具有連續(xù)三年完整戶籍,調整為高中階段在實施區(qū)域內具有連續(xù)三年完整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

  普職融通規(guī)模有微調:今年,綿陽市共有9所學校開設普職融通實驗班,每個縣市區(qū)均開設1所。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2022年中考報名時間為2022年3月8日9:00—3月18日17:00,繼續(xù)實行網上報名,考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登錄攀枝花招生考試信息(https://www.pzhzb.cn),填寫報名基本信息,完成網上報名。市外就讀的初中畢業(yè)生或社會考生,以及未在攀枝花市初中學校就讀的市外戶籍考生,在戶籍或所選報考地所屬縣(區(qū))教育考試中心報名?忌趫竺Y束后更改戶籍的,以報名工作結束前的戶籍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符合錄取照顧政策加分的考生,須交驗證明材料原件并上交證明材料復印件,凡未按時辦理驗證手續(xù)并無材料上報的,視為自動放棄錄取照顧資格。

  記者 江蕓涵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