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ms > 四川新聞網

近期呼吸道疾病“來勢洶洶”,怎么辦?專家提醒來了
2023年11月01日 09:24 來源:四川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0月31日訊(記者 李丹)入秋以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進入了高發(fā)季,尤其是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病人不在少數(shù)。面對“來勢洶洶”的呼吸道傳染病,公眾該如何應對?10月31日,四川省疾控中心發(fā)布專家提醒。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是急起高熱、干咳、鼻塞、流涕、咽喉痛,同時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預防措施

  1.接種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對于6月齡內無法接種的寶寶,寶媽們要及時安排全家接種流感疫苗。

  2.隔離流感患者

  流感患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家里有人感染流感,建議盡可能隔離,尤其減少與孩子、老人接觸。不得不接觸時,可佩戴醫(yī)用外科口罩,以降低感染風險。在流感流行季節(jié),盡量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區(qū)域,必須去時,建議佩戴醫(yī)用外科口罩。

  3.學校及時通知家長

  學校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的學生,需及時通知家長帶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診治,待體溫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癥狀消失48小時后方可復課或根據醫(yī)生建議方可恢復上課。學生應注意自我隔離,不帶病上學,建議居家治療、休息。

  4.注意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

  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換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均衡飲食、科學作息、適量運動。注意室內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咽干、咽痛、咳嗽、發(fā)熱等(多為中低熱、部分可為高熱);部分可伴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少數(shù)患者病情持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肺炎表現(xiàn)。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也可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預防措施

  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均衡營養(yǎng)、適度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健康素養(yǎng),養(yǎng)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方式,保持室內通風良好;

  2.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減少重癥和死亡;

  3.做好健康監(jiān)測

  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感到癥狀或者病情加重,應該盡早向醫(yī)療機構尋求幫助,降低發(fā)展為重癥的風險。

  肺炎支原體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病原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在臨床中,所有人群易感,但常見于5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體感染具有自限性,導致重癥、危重癥比例很低,其中成年人感染后癥狀較輕。兒童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健全,相比成年人感染后癥狀較重,一般以發(fā)熱、咳嗽等為主,咳嗽比較劇烈。

  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時的分泌物中均可攜帶病原體。

  預防措施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疫苗。在預防方面,注意以下三點。

  1.正確佩戴口罩

  遠離傳染源,室內定期開窗通風,去人員密集且封閉場合時建議可佩戴口罩。

  2.注意手部衛(wèi)生

  做好手衛(wèi)生,經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雙手。

  3.吃動結合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足量飲水,充足睡眠,適量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預防重在做好保護措施。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fā)期,如若出現(xiàn)了咳嗽、發(fā)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建議盡快就醫(yī),查明病因,針對性地治療,切莫自行服藥,或因延誤病程導致更嚴重的情況發(fā)生。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